论文发表
当前位置:权威期刊网 » 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于河北文化论文怎么写

2018-04-19 18:56 本文地址:http://www.qwqk.net/news6677.html 人气:2532

关于文化论文的写作小编也整理不少了,今天个大家带来地域文化论文写作技巧,需要的同学一起来看关于河北文化论文怎么写。

16.jpg

 首先,我们要明确论文写作的基础格式规范。

  一般来说,论文全文一般包含标题、摘要、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共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要仔细斟酌。

  (一)论文标题
   论文的标题,往往反映了所标明的题材、内容和观点。因而,标题要鲜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议题和创新点,以便吸引读者注意,一般不超过20个字左右。

  (二)摘要
   此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便于读者概略了解论文内容,以判断是否阅读全文或其中某部分,即颜值决定是否还有下文。摘要字数一般不超过正文的5%,因而要求语言精练、准确,只用标准科学命名,术语、惯用缩写、符号,摘要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本课题研究范围、目的以及在该学科中所占的位置;
   (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3)主要成果及其实用价值;
   (4)主要结论。
   此外,虽然摘要列于文章开头,但一般最后撰写,便于精准的指出文章主旨,抓住读者的好奇心。摘要末尾还需要附上关键词(Keywords),便于文章在线检索。关键词一般要精练并突出主题,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

  (三)前言
   它写在论文之前,用于提出论文研究背景,也便于对本领域不熟悉的读者了解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四)正文
   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
   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
   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
   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
   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

  (五)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它是对正文部分的论述的概述,也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六)致谢
   科学研究通常包含理论、实践、表征等多方面内容,可能是多人甚至多单位通力合作的成果,因而在文末可以对未署名的单位或个人表示感谢。

  (七)参考文献
   写作学位论文过程中,阅读或运用过某些文献所列出的书目清单,置于正文之后,另页开始。但凡列入参考文献的文章,作者都应该详细阅读,杜绝断章取义。

  其次,河北文化论文范例。

  论文题目:文化视角下的河北地名浅析
摘要
  地名文化是蕴含或附着在地理事物名称之中的人类自觉活动,能够反映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目前,国家、社会越来越重视文化对社会所起的巨大作用。河北作为经济文化大省,有必要从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整理,从中汲取优秀成分为振兴河北文化、推进河北文化产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量。河北作为一个地域区划,有数以万计的居民聚落,而且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为探讨和挖掘蕴含在地名之中的具有河北特质的传统文化内涵提供了可能。
   目前,对地名的研究主要是在全面范围内进行,就河北这一特定区域的地名文化进行研究的还比较少,特别是还缺少系统的专门的相关文献。本论文在前人对文化多角度研究及地名志编修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分析,概括、归纳、总结,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探讨河北地名文化问题。对河北地名进行探讨,对继承河北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繁荣创新河北文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为有关部门制订文化、经济等政策和可行性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地名是历史的、社会的。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
    本文的第一部分探讨地名的属性。
   一、地名具有地理学属性,是地理事物的外在表现特征,能够非常直观地反映的自然地貌特征,也能够间接体现自然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
   二、地名具有语言词汇学属性,能够体现语汇的语音形式、结构类型以及语词来源。
   三、地名具有民族学属性,能够反映民族语言和民族关系;
   四、地名具有社会学属性,体现出大量的民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及价值取向。
   五、地名具有政治学、军事学属性,能够反映政治、军事等事件发展。
   地名所具有的属性与人类社会的活动密不可分,与人类的思想意识发展相适应。
   论文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社会共有心态对地名的影响和地名的命名方式。
   一、社会共有心态对地名的影响。共有心态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对自然事物的认识;2.追求吉祥幸福、文雅善良,向往安定和睦,避免禁忌等。以这些社会共有文化认同为核心的地域文化是河北地名命名的心理基础。
   二、在心理认知的基础上,将地名按照1.自然地理实体;2.自然资源;3.姓氏;4.祖籍;5.定居初的环境或事件;6.职业;7.历史人物或事件;8.军事组织;9.方位或数字;10.寺庙;11.传说或观念等不同方式归纳为十一类。
   在对地名的基本文化属性以及地名的命名受人类社会思想意识影响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本论文第三部分通过典型事件,对河北地名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做了较为详尽地讨论。
   一、地名是社会面貌变化的烙印。
   1.地名能够反映出人类社会文化现象及其发展;
   2.地名能够直接反映一个时期社会力量的此消彼长;
   二、地名的历史性变化能够反映土地分配形式和社会制度的变迁;
   三、地名记载了河北文化中意识形态特征。燕赵风骨是燕赵大地的文化风貌的表现,集中体现了河北地域文化精华,突出表现在从封建统治阶层中的有识之士到普通百姓的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精神个性上,并为大众所接受,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四、地名体现了河北文化浓厚的学术科学底蕴。河北人民在学术、文艺、科技、医药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反映在地名的命名上具有代表性的有周易、诗经、董仲舒、祖冲之、高适、关汉卿、曹雪芹等等;
   五、地名中原始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观念体现了宗教信仰在河北的广泛传播,这类地名文化多以宗教建筑、教义、宗教人物、故事、术语等为表现形式。
   六、地名是物质文明发展的沉淀。
   1.长城文化是文化的品牌,是河北地名文化的构件之一。在长城沿线,有大量以台、楼、营为命名的村落,为中国在代军事史、兵役制、屯兵制的研究提供了现实材料;
   2.地名与河北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关系密切。在诸多地名中,有的反映了农作物、药材、特产等集中分布区,有的反映了林业、牧业的发展兴盛与衰落,有的体现了工业、商业等的发展变化。
   通过对河北地名的文化探讨,本文认为:河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织部分,对河北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找出其规律,能够指引、规范河北文化的发展方向,使之更加充满活力和张力;研究也表明,河北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有着较好的根基,地名已经把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及文化底蕴清楚地明示出来,为河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实践上的依据。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地名作为一定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社会产物,有些名称保留了某一特定时代的文化现象,但是在现有的文献中缺少足够的佐证材料,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文化 地名 河北

  Abstract

    Culture of regional names is attached to the geographic names and reflects acertain period or a regional historical culture connotation. Cultur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society. Hebei is a big province of economy and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from thetraditional culture to revitalize Hebei culture and promote its cultural industry. As a regionaldivision, there are tens of thousands of residents of the settlement in Hebei province. Hebeihas a long history, which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exploring and mining its traditionalculture. There i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reveal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characteristics in Hebei regional names.
  Through literature summar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examples, this thesis probesinto the culture of Hebei regional names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cultural study andChorography.
  The regional names have special cultural attribute. The first chapter is  a generalintroduction to the attribute of the regional names including the attributes of geography,linguistics, ethnology, sociology, politics and strategics.
  The attributes of regional names are inseparable with human social activities and adapt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onsciousness.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ocialcommon mentality of regional names and the ways of naming.The regional culture of socialcommon cultural identity is the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of Hebei regional names. Based onCognitive psychology, the regional names can be divided into 11 categories. They are thenatural  geographic  entities,  Natural  resources,  Surnames,  Ancestral  homes,  Settledcircumstances or events, Occupations, Historical characters or events, Military organizations,directions and numbers, Temples and Legends.
  The Regional nam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human social ideology. Chapter Three gives adetailed analysis of regional culture in Hebei regional names. Regional names are the marksof social changes. The historic changes of regional names can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form and the changes of social systems. Regional names record the ideological features ofHebei culture. They also reflect the academic,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Hebei culture and thewidespread religious beliefs in Hebei. Regional names are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civilization.……
  Key Words:  culture  regional name  Hebei

  目录
引言(绪论)

  第一章地名的若干属性
   1. 1地理属性
   1. 1. 1地名是地理事物的表征
   1. 1. 2地名反映地貌的演变
   1. 1. 3地名与城市的兴衰
   1. 2语言属性
   1. 2. 1语音形式分析
   1.2.2结构类型分析
   1.2.3词语来源分析
   1. 3民族属性
   1. 3. 1地名与民族语言
   1.3.2地名与民族关系
   1. 4历史属性
   1. 4. 1地名反映了国家的兴衰更替
   1.4.2地名显示了行政区划的沿革
   1.4.3地名表现了军事建置的存在
   1.4.4地名记载了历史事件的轮廓
   1. 5文化属性
   第二章地名命名的社会心态及社会依据
   2. 1命名的社会心态
   2.1.1求吉、求福心态
   2. 1. 2求雅、求善心态
   2. 1. 3重安定、和睦心态
   2. 1. 4重禁忌心态
   2. 1. 5避讳不吉词心态
   2. 2地名命名的社会依据
   2. 2. 1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
   2. 2.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资源命名
   2. 2. 3以姓氏命名
   2. 2. 4以祖籍命名
   2. 2. 5以创业时的环境、事件命名
   2. 2. 6以居民职业命名
   2. 2. 7以历史事件、人物命名
   2. 2. 8以军事组织命名
   2. 2. 9以方位、数字命名
   2. 2. 10以寺庙命名
   2. 2. 11以神话传说、愿望、观念命名
   第三章地名所蕴含的文化内容
   3. 1社会面貌变化的烙印
   3.1.1社会力量对比的变化
   3. 1. 2土地分配形式和社会制度的变迁
   3. 2意识形态发展的反映
   3. 2. 1独特的燕赵风骨
   3.2.2深厚的学术科学底蕴
   3. 2. 3广泛的宗教传播
   3.2.4传统的宗法观念
   3. 3物质文明发展的沉淀
   3. 3. 1世界文明史的奇迹-一长城与地名
   3. 3.  2国家经济诸领域的发展与地名

  引言

  河北作为一个区域划分,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大约从夏代开始,古中国分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一,河北就属于冀州。河北这一区域,因位于古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唐朝时期,“河北”作为行政区域名称首次出现。唐代贞观十年,开元十五道之一设置河北道,管辖现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大部以及河南、山东古黄河以北地区。区域比当今河北省广阔得多。本文所指的河北,仅限于现行河北行政区,在这个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地名与文化的研究。

  地名呈现为一个复杂的多面体,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的定义,比如从人文科学上有语言文字代号说、交通工具说,从自然地理科学上有地域指称说、自然景观说等等,然而没有一种定义被大家共同认可。《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地名学条,把“地名”
  表述为:地名是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1]20地名的研究不仅限于语言学,而且与地理学、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它的研究,不能仅把它归属于任何一个单纯的学科。地名折射出文化史中方方面面,它忠实地记录着历史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原貌。从这个角度上讲,地名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按性质分为人文地名和自然地名两大类。

  人文地名包括行政区划、居民地(聚落)、交通、文化地名、经济地名、古地名等类「1]20其中,作为聚落地名所占比重较大,并且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最为生动、最为活泼,内容也是五彩斑阑,所以,本文的探讨着手于聚落地名,对河北聚落地名(正文中简称地名)及其所包蕴的文化内涵进行浅陋的探讨。本文探讨的对象一一聚落地名-既包括现行区划内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相对大的聚落地名,也包括县(市)、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自然村这样较小的聚落地名。但作为行政区划建置名称的,如“石家庄市、唐山市等带上行政区划建置的成分”市“则不在研究范围内。有的地名虽然也带有”市“这个成分,如容城的张市、博野的程六市,则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因为这里的”市“意为”集市“,不属于行政区划建置,是该聚落地名的构成成分。此外,在聚落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发生,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某个聚落现行地名和历史地名的更改问题,比如”正定“现在叫”正定“、”昌黎“现在叫”昌黎“等,在历史上它们分别叫过”真定“、”昌辽“.所以,本文主要以现行地名为对象进行研究,历史上的名称则较少涉及。

  第一章地名的若干属性从不同的角度着眼进行分析,地名有不同的属性。其一,地名,作为广义上的某一地的名称,表现的是具体的地理实体,所以地名是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地理属性。其二,任何地名都是用词语构成的,词汇是地名的外壳,这些构成地名的词汇属于是语言中词汇的一部分,因此,地名便具有语言属性。其三,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使用的语言不同,在生活方式、口常习俗、政治制度等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甚至是迥异的差异,以及不同民族间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相互影响,使得地名有的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的则体现了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因而地名又具有民族属性。其四,地名正如引言所表述,是历史的,是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产物,漫长而又变化的历史造就了异彩纷呈的地名,这些地名无一例外地附着着历史的印记,因而又具有历史属性。除了这些此外,地名所经历的漫长历史,使地名不可避免地积淀了历史文化,因而文化属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章地名命名的社会心态及依据……
  第三章地名所蕴含的文化内容……
结论
  地名研究涉及的学科不止一个,我们可以从地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地名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地名文化进行探究;反过来,我们还可以从地名包含的文化内涵中找到对各相关学科的研究起到辅助作用的因素。同时,我们通过对河北地名的研究,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对河北文化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找出河北历史文化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引、规范河北文化的发展方向,使之更博大精深,也更具活力。
   对河北地名的文化研究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河北地名反映出各类资源的齐全:山区、丘陵区有很好的林木资源。如新乐的木村,承德的大杨树林子、锻木沟,青龙的松树岭、东样锣滩;平原区经济类果、蔬种类繁多,基础良好。如青龙的乱梨沟,宁晋的小枣村、果村等等;东部沿海地区制盐业很有前途。各类前面已有列举,不再赘述。

  但地名在给我们希望的同时,也示之以警示:在自然气候口益变化的今天,不能再人为地破坏或掠夺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否则像林坛、林峰、明水一类的地名将越来越少。对环境实施”竭泽而渔“,最终干涸的将是人类自身。例如三河的黄土庄,即明确反映了这种恶性开发的结局:该村于唐初建村,当时该地苍松密布,始名黄松庄。至明嘉靖年间,松树被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黄土,故而改黄松岭为黄土庄。邢台东柏山、西柏山、南柏山,于明中期建村,因到处是柏树,故名柏山。至清嘉庆年间,村中人大多数吸大烟,断续将柏树卖完以抵烟资,只剩下了孤零零几棵柏树,”柏山“现在早已面目全非,名不符实。北明水,因建村时清水如镜而得名;梨水,则因水质极好,甜如梨水而名,可是如今已不能找到这样的环境了。地名的变迁警示人们:不要把”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仅仅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从精神文明发展角度看,河北地名中包含有较深的学术、科技根底,反映出的教育传统也很悠久。如大名有束馆,是晋尚书郎束哲在此开馆教书,后人以束馆纪念他。河间有君子馆,是汉代博士毛蓑讲经之所;学堤,原曾有学堂一座,建村于古洋河西岸坝上。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兴学校以养士,从而创立了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有地位的中央太学。晚年他回乡授徒,直接推动了燕赵地区的文化教育,故城董学即为其证。故城有书村,因该村人注重文化,读书人多,故而得名。赞皇老师会,则因明嘉靖年间,有一位颇有声望的教书先生在此居住,每年三月三口,其弟子云集而来拜会老师,故而名之,传达着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还有郑儒林、牟儒林、李儒林等村,则因多年延续,文化发达,读书人多,明代成村时便以”儒林“为名。宁晋有书院,建村于明嘉靖年间,浙江道御史蔡缓辞官回乡建书院于佼河之滨,称佼滨书院,后以之名村。

  这些都表明河北的经济、教育文化事业有着较好的根基。地名已经把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及文化底蕴清楚地明示出来,至于后人们怎么利用数千年来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丰富的遗产,就要看”今朝“了。古代的河北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勤奋不息的精神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能够通过史书留传下来的恐怕仅为总数的一小部分。地名作为一定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社会产物,必然会保留一定时代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某些不见于史籍,但却真实存在过的现象,为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佐证。

  参考文献

  [1]杨光裕。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地理学条“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3]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河北省地名志·沧州地区分册[M]石家庄:河北省地名志办公室。1983.
  [5]大名县地名资料汇编[M]大名:大名县地名办公室。1983.
  [6]司马迁。史记[M]上海:中华书局,1975.
  [7]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9]河北省地名志·张家口地区分册[M].石家庄:河北省地名办公室,1985.
  [10]王焕钟选注。韩非子·说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5.……


 

相关职称论文发表网文章

2018-04-23论文研究背景如何写 2017-05-18关于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 2017-09-07大学生论文投稿哪些期刊比较好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售前咨询:133-5819-2224
     133-5819-2224
学术咨询:133-5819-2224
投诉电话:133-5819-2224
期刊咨询服务
投稿咨询
服务流程
常见问题
服务时间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