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职称论文发表网文章
2018-04-23论文研究背景如何写 2017-05-18关于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 2017-09-07大学生论文投稿哪些期刊比较好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如何写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幅员辽阔,各处的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如何写?具体如下:
首先是写作要求:
中国建筑史论文写作都要遵循以下六个步骤:选定论题、搜集资料、拟定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初稿和论文定稿。
一、选定论题
正确选定论题意义重大,它关系到能否完成研究任务。如果论题过大,到时可能会因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完成;如果论题过小,不能达到研究的水平。选定论题的前提是选择研究主题,它是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建筑史论文写作就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二、搜集资料
按照确定的选题和内容,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大量的资料,能为科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丰富的资料,才能研究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揭示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规律,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大量有质量的资料,能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的作用很关键。现实中,有不少建筑史专业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某种思想在头脑中奔涌,感觉已经酝酿成熟,满怀激情地拿起笔想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思想却在笔头上凝固起来,写不出来或写不下去,但是拟定了一个提纲过后,往往能一点一点逻辑清晰地写下去。
四、撰写初稿
中国建筑史论文的初稿要按照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拟定的提纲分层次(部分)编写,原则上要按照论文的先后逻辑顺序完成论文引论、本论和结论(或结尾)的拟稿工作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的列示工作。撰写初稿时要求做到:尽量提高撰写初稿的质量,切实做到以论为纲、观点与材料统一、逻辑思维严谨、论文层次清晰、文字表达精炼。
五、修改初稿
修改初稿是提高认识和提高论文质量,以便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的一个重要程序。修改初稿的步骤为:1.通读初稿,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缺点;2.修改与调整结构;3.进行内容上的修改、补充与调整;4.进行语言修饰,逐一审读和修饰论文内容的段落、句子、字、词和数码等,以使其符合相应论文规范的要求。
六、论文定稿
编写的初稿在按照拟定提纲的要求反复修改、补充与校核对后方可定稿。作者判断定稿的标准,是论文的观点(中心论点、基本观点和具体论点)正确,论据(理论和实践依据)合理,结构(文章体系)严谨,文字通顺,资料真实。论文定稿后,还要认真做好誊正、校对和署名等技术性工作。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建筑史论文的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着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最后我们通过一篇范文来直观地了解论文的具体写法:
范文:
题目: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再探
目录: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从“史学思想”到“建筑史学思想”1.1.2已有研究的空白
1.1.3研究目的
1.2研究内容
1.2.1主要内容
1.2.2预期目标
1.2.3重点和难点
1.3研究意义
1.3.1历史地评价梁思成建构的中国建筑史理论体系
1.3.2填补梁思成研究中的若干空白
1.3.3重新认识梁思成建筑史学思想
1.4文献综述
1.4.1《明清建筑二论》
1.4.2《营造学社:梁思成建筑史论述构造之理论分析》
1.4.3《梁思成建筑理论体系的矛盾性与悲剧性之分析》
1.5研究方法1.5.1文本细读、文本比较
1.5.2历史研究方法
1.5.3历史编纂学方法
1.6论文框架
第2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学术背景及理论特征:与域外学者比较
2.1本章引论
2.1.1西方中国建筑研究概况(1949年以前)
2.1.2喜龙仁中国建筑研究
2.1.3鲍希曼中国建筑研究概述
2.1.4日本学者对中国建筑研究
2.2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中文译着
2.2.1营造学社讲座
2.2.2《中国建筑史》
2.2.3《中国古建筑装饰》
……
第7章结论
7.1梁思成的建筑史学思想
7.1.1对建筑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
7.1.2对建筑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
7.1.3建筑史料学观点
7.1.4建筑历史文学观点
7.2本论文的学术创新之处
7.2.1对建国前国内外建筑史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
7.2.2对建国后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历程及主要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
7.2.3循着三条途径回顾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全部历程
关键词:梁思成;建筑史学思想;中国建筑史;唯物史观
正文:
一、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内容
1.3研究意义
1.4文献综述
二、正文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学术背景及理论特征:与域外学者比较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编纂学观点:层次、体裁、义例、文笔
3.运用唯物史观探讨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1949-1955年梁思成的建筑史研究与写作
4.梁思成对中国建筑长期延续发展的理论构建:指导中国近
代建筑研究及西方现代建筑研究
5.结论
参考文献:
[1]安沛君。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建筑史研究所做的贡献--本世纪上半叶中西学者对中国建筑
[2]史的研究情况[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99.